有这样一批青年学子
他们运用所学知识 在国际舞台展现风采
“在国际组织实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让我们跟随优秀学长学姐们的步伐
去尝试 去体验 去遇见
嘉宾介绍

吴晔是国际治理创新学院2021级研究生,2023年赴美留学,2024年分别获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马里兰大学两个学校的硕士学位,成为国际治理创新学院定向培养的国际组织审计专业人才。
最近吴晔同学成功获得联合国内部监督事务厅(Office of Internal Oversight Services,OIOS)内部审计岗位实习机会,成为国际治理创新学院首位进入联合国内部监督部门实习的专业人才。吴晔同学的成功不仅刷新了学院国际治理人才输送的新版图,而且进一步证明学院“五位一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学贯中西:多维培养体系赋能国际治理人才

吴晔在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
作为会计专业学子,吴晔与国创院的结缘始于一场“价值共振”。“在我心底,始终怀揣着一颗渴望‘看世界’的种子。国际治理创新学院正是我心中那颗种子生根发芽的理想土壤。”吴晔认识到,会计专业的训练赋予她精准的职业定位,而国创院助力她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格局——在国创院“五位一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浸润下,曾经那看似遥远的国际治理愿景,正通过专业积淀与国际胜任力的双重赋能,在她的努力下化作可触摸的行动蓝图。
国创院为学子们精心搭建的学习交流实践平台,成为吴晔精准定位职业坐标的强力引擎,成为她理想抱负坚实的着力点。在这个融合理论研习、实践锤炼的成长体系中,她不仅完成了从专业探索到职业定位的自我认知跃迁,更在《观世界》工作组等特色项目中,将理论在实践中融会贯通,锻造出“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为其后续在国际组织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创院曾经邀请南京审计大学的专家老师为同学们举办《联合国审计实务与案例》讲座,会上专家们分享的联合国实践经历如同一条纽带,将审计这一系统治理手段与国际治理目标相融合,激发了吴晔在审计领域深度探索的热情,使她将该领域作为自己在国际治理领域发展的具体方向,成为她前行道路上的灯塔。在此之后,她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并了解到2023年1月1日,中国审计署党组书记侯凯就任联合国审计委员会主席,这一事件意义非凡,既是中国凭借专业审计力量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深度拓展,也彰显了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对完善多边机制改革的积极贡献。鉴于此,当时在学院《观世界》工作组负责撰写国际组织科普内容的吴晔敏锐捕捉到契机,特此建议在观世界国际组织名单中纳入“联合国审计委员会”,旨在科普审计在国际治理中发挥的系统性治理作用。正是吴晔这份见微知著的决策力,以及后续对专业领域持续深耕的满腔热情,为她的职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凭借这些优势,她成功获得联合国内部监督事务厅的实习机会,在职业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
从广外到马大,地理空间的跨越见证着认知版图的拓展,也见证着“学贯中西”的历程。在完成国创院的学习之后,学院推荐吴晔继续赴美国合作院校马里兰大学进一步深造。在马里兰大学留学期间,她不仅学习了国际贸易、公共预算等国际热点议题,还参观了黑奴解放运动等相关的历史遗迹博物馆,与当地工作人员及居民互动,加深了对美国文化的理解,增强了跨文化交流的亲切感与适应力。吴晔认为,马里兰大学的学习经历不仅帮助她更好地向来自全球各地的同事展现真实、立体、开放的中国形象,也让她在跨文化语境下更从容地推进治理实践与合作。
同时,国创院与马里兰大学两段既有共通理念又具多样特色的学习经历,为吴晔构建了一个多维的成长培养体系。在共性层面,国创院和马大都展现出超越地域的国际治理情怀。两校教师对国际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关注深深感染着她,促使她不断思考自身如何在多边治理、财政政策和公共管理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两者共有的朋辈传承机制,以“传帮带”的形式构建起跨越地域的支持网络,在她的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实质性作用。而在知识建构上,国创院和马大展现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培养路径。国创院注重夯实基础理论与国情认知,而马大则突出国际视角与前沿实务的训练,二者形成互补,共同塑造了她作为国际治理人才的多元视野与复合能力。在马大的学习中,深入研读的理论书籍和案例分析进一步拓宽了她的认知边界,也使她得以重新审视在国创院参与的研究实践,反哺原有经验、激发新的思考,从而实现知识系统的再建构与能力体系的持续进阶,进一步赋能她的国际治理道路。
二、乘风破浪:坚定迈进联合国部门工作

吴晔参加跨文化交流活动
作为国创院首位获得联合国内部监督事务厅实习的学子,吴晔详细介绍了她在求职过程中的策略方法与心得体会,为有志于进入国际组织的同学提供了具有实操价值的参考。
一是多渠道寻找国际组织实习。Inspira、onehr、LinkedIn等综合性招聘平台,是她每日必逛的“信息集市”。同时以世界银行(World Bank)等机构官网为精准坐标,配合国创院公众号推送的实战经验分享,构建起立体的求职情报网络。另外,她主动联系了在目标部门工作的师兄师姐,了解目标部门具体信息。这些经验让她对部门运作有了进一步认识,极大提升了面试准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接受挑战不断提升自我。吴晔首次面试内审部门后,迟迟未收到任何回复,既无录用通知,也无拒信反馈。但她没有气馁,积极投身国际工作环境锻炼,在三个月里深度参与发展合作伙伴(Partners for Development)国际援助基金的财务内审工作,系统强化数据分析(Power BI/SQL)和跨文化协作能力,积累经验、沉淀自我。这段经历不仅填补了最初的技能缺口,更让她对国际组织的运作有了切身体会。带着这些实战成果,她主动向原面试团队发送跟进报告——再次表达对这项工作的热情,项目成果的量化展示,对标岗位需求逐项论证能力的提升,以及首次申请不足的坦诚反思。这种专业而诚恳的自我提升策略,最终成为扭转局面的关键。惊喜发生在按下发送键的当天,主管部门迅速回应,吴晔终于得到这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从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吴晔之所以最终获得机会,不仅靠扎实的专业技能积累,更在于她在面对未果结果时,选择主动弥补不足、不断提升自己。
三是锻造“专业+”的国际治理复合竞争力。作为一名即将踏上国际组织实习之旅的青年学子,吴晔正在认真构建自己的复合型能力框架:在专业应用方面,她通过ACCA和CPA体系的系统训练,培养了扎实的财务分析与风险管理能力,这使她能够以专业视角解读复杂政策要求。通过对系统强化数据分析的深入应用,她特别注重培养将复杂政策要求转化为可量化指标的数据治理能力。在组织认知层面,通过对OIOS的提前了解,她已初步掌握其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协同机制。她注意到,作为联合国内部监督机构,其工作既需要恪守审计专业标准,又要深刻理解联合国各实体的运作特点。她希望在这个领域深入学习——即在保持专业独立性的同时,促进监督与服务之间的平衡。“我深知从理论到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吴晔表示,“但我相信,保持专业敬畏与开放心态,在OIOS这样的专业平台上,定能将学术积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实践。特别是在数据审计、风险预警等前沿领域,我期待能学以致用。”
四是构建双向赋能的全球治理参与路径。在国际层面,她致力于将中国审计监督的学习实践经验,通过联合国认可的专业方式加以呈现,寻找最佳实践的结合点。肩负文化转译使命,吴晔认识到作为同时理解中国治理实践与国际组织规则的年轻一代,她期待成为制度对话的“沟通桥梁”——既能够准确理解国际标准的核心要求,也善于将中国在审计监督、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智慧,应用到联合国审计工作之中。在国内层面,她计划将在国际组织习得的先进管理方法与了解的重要前沿议题转化为适用于本土场景的实用方案,为国际治理建言献策。正如她在学习日志中所写:“真正的国际人才,应当既能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又能用专业能力服务全球治理的提升与发展。”
三、终篇寄语:心怀感恩未来可期

吴晔在专业讲座上提问交流
从踏入国创院的那一刻起,到加入国际组织的广阔舞台,吴晔想用“破局、聚势、信仰”三个关键词,与师弟师妹们共同探讨如何在国际治理征程中实现跨越式成长。
破局,是突破学科边界与认知局限。国创院的培养体系将助力我们重构专业格局,在多样化特色课程中,锻造系统性解决国际治理难题的思维能力。聚势,是善用学院提供的资源平台。通过与专家老师和师兄师姐的深入交流,我们将积累蜕变的力量,逐步淬炼国际组织人才的核心素养。信仰,是让使命照进现实。国创院“五位一体”的创新育人模式会将国际治理转化为我们职业生涯中可落地、可持续的行动指南。
回顾往昔,面向未来。吴晔向母校,国创院与会计学院表达了衷心的感谢。感谢广外让她真正实现了“学贯中西”的目标,感谢国创院为她的理想抱负提供了生根发芽的沃土。最后,吴晔鼓励师弟师妹们一代接着一代凝聚力量,推动中国的国际治理水平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