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参与国际法治建设责无旁贷。为弘扬中华法学学术精华、形成中华法学话语体系、增强中华法学国际影响力,国际治理创新研究院与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合作,联合推出系列报道,介绍“当代中国与国际经济法”英文专著系列项目。欢迎中国国际经济法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和推荐优秀书稿,积极参与本专著系列项目,共襄“发出中国学术强音”之盛举。
一、作者简介:经邦济世安法度 笔耕不辍探乾坤
韩立余教授
韩立余教授,法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经济法教学与研究。兼任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WTO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专家组名单成员。曾任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国务院反垄断法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曾在中国香港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艾奥瓦大学、乔治城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进修、访学或授课,并在世界贸易组织总部研修。
韩立余教授在“2016中国竞争政策论坛”上发言
韩立余教授长期从事国际经济法教学研究,具有参与相关国家立法、执法和争端解决的经验,具有国际交流的经验和视野,知识广博,勤于钻研,研究成果丰硕。迄今已出版《世贸规则与产业保护》《世界贸易组织法》《经营者集中救济制度》《既往不咎—WTO争端解决机制研究》《美国外贸法》《国际贸易案件的审理》等专著,以及《GATT/WTO案例及评析(1948-1995)》《WTO案例及评析(1995-1999)》《WTO案例及评析(2000)》《WTO案例及评析(2001)》等著作,主编《<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全译本导读》《国际投资法》《美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攻克国际贸易的法律障碍》等作品,发表中英文文章若干,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司法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多项科研项目。
韩立余教授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中国法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等荣誉,并入选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员。
二、著作简介:宏论国际经济法 立足中国求变革
《当代世界的国际经济法》(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立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经济活动的法律实践,结合国际经贸规则和美国欧盟等做法,对比中国改革开放不同阶段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经贸环境和政策的变化,从贸易自由、贸易规制、贸易公平和贸易安全的角度,对国际经济法律规则内容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勾勒出国际经济法全景式轮廓。
本著作是韩立余教授几十年国际经济法教学研究咨询之心得,凝聚着对过去和当代国际经济法变化和国际格局变化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参考性。该著作共有九个部分,主要是探讨时代之变革要求,国际经济法规则的演变与发展,国家规制权,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自由、保护与公平贸易,财产保护,国际贸易待遇,权利保留与义务例外和争端解决与责任。
韩立余教授在闽江学院主讲《中国外资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讲座
本著作有着突出的特点,即以上述九个议题为规则制度之“纲”,将传统国际经济法的内容之“目”重新布局安排,以纲张目,并且将传统的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和国际税法作为独立部门法分别叙述的模式,融会到相应的贸易制度规则框架之下,建立它们之间的制度性联系。这一安排适应了当代国际经济活动内容交叉、适用规则多重、争端解决救济兼容的特点,强化国际经济法的理论构建,弥补传统国际经济法总论内容的不足,建立国际经济法原则与具体制度规则间的有机联系。
与此同时,这本著作改变了传统国际经济法著作主要侧重自由贸易规则的研究偏好,将贸易自由和贸易规制并举,将二者作为国际经济法的两条主线、作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一体两面来分析论述,还原国际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体现经济体之间实际存在的竞争与合作。从经济和政治双重视角,分析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演变和适用,加深对法是什么、法从何来、法往何去的哲学认知和政策认知,特别是强化国家基于非经济目的的规制措施的研究,将国家安全、国际竞争、环境劳动保护、经济制裁等内容融入国际经济法内容。
本著作站在“世界之中国”这一定位,以中国为例,探讨国家与国际社会在国际经贸关系及法律制度建设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其次,本著作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从自主单边开放开始逐步融入国际社会和世界经济的进程,总结中国借由国际规则改善国内规则制度实现国内规则和国际规则协调的经验教训,探讨当今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规则发展滞后可能对国内国际规则的关系带来的新影响。最后,本著作还探讨中国自由贸易区实践和一带一路建设实践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国际合作提供的探索和经验。
本著作还具有全面综合的特点。在争端解决制度方面,鉴于经济措施的多重性质归类和多种救济渠道,对国际法院、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世界银行投资争端解决中心等主要经贸争端解决机制比较研究基础上,突出相关机制的选择性和争议主体的自主性,明确不同机制救济措施的差异,指出现有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优势和局限,避免陷入争端解决盲区,为争端方有效解决争端提供学理分析。
【本文原文刊登于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ex.cssn.cn/hqxx/gjgch/202211/t20221129_5567447.shtml,国际治理创新研究院重新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