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7日上午,国际治理创新研究院于线上组织进行“国际组织实习工作经验分享系列讲座”第八讲。本次讲座由国际治理创新研究院院长赵龙跃教授主持,由研究院2017级学生罗静主讲。罗静曾在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UNESCAP)实习,现就职于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主要负责管理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项目。她以“从清洁交通项目管理探索气候变化领域的职业发展之路”为题,从全球气候变化与清洁交通的专业角度出发,着重介绍了她在国际组织实习和工作的经历,并分享了她对国际治理人才培养的思考和启发。
主讲人:罗静
一、朝乾夕惕,功不唐捐
讲座伊始,罗静首先表达了对赵龙跃教授邀请参加讲座的感谢,并希望通过此次分享帮助师弟师妹在学业规划、就业选择方面有所启发。
UNESCAP涵盖范围
罗静向同学们介绍,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是一个以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区域性委员会,涵盖了东到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西抵土耳其,南至新西兰,北达俄罗斯的广袤地区。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由宏观经济政策、贸易投资、交通运输、环境等9个委员会组成,各个部门权责明晰,相互协调配合,共同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罗静实习所在的部门是宏观经济政策和融资发展部下属的经济政策部门。该部门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发布年度旗舰报告《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和社会概览》为亚太地区提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并就经济政策组织区域对话,帮助所在地区政府更好地落实相关政策措施。
2021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和社会概览
罗静表示,她有幸为《2021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和社会概览》的撰写提供数据及研究支持。当时正值全球疫情爆发之际,许多国家需要为救助人民和恢复经济的目标投入大量资金。基于此背景,经济学家们决定将债务可持续问题作为这份报告的主题。考虑到这份报告作为亚太地区的国家和地区制定经济政策的指南,该部门在报告发布后还召开了相关会议以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理解报告中所涉及的经济政策和模型,并根据不同国家的情况帮助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政策。
在主管的指导下,罗静收集分析了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债务相关数据,并为亚太地区国家贷款和债券数据库的搭建提供重要支持。此外,她还负责了区域内各国疫情防控政策收集整理等工作。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罗静认识到当金融市场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发生债务不可持续的情况时,它们更倾向于向外部直接借债,而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则是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国家债券进行资金的筹措。
UNESCAP组织架构
经济政策部
年度报告
二、踵事增华,砥砺深耕
在亚太经社委员会的实习结束后,罗静先是入职了广州外事办,主要负责国际交流。之后,罗静进入了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该行业属于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关注对象,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讲座上,罗静先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清洁交通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她提到,气候变化一词由来已久,但近年来该词的热度有增无减,其核心原因在于气候变化已经变成一个需要全球携手来共同面对的挑战。罗静通过两组数据向与会者分析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及必要性。她提到,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18年的数据,当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96亿吨,占全球总量的29%,居全球首位,排放量近美国的两倍,是欧盟的三倍多。从行业来看,发电和供热(51%)、工业(28%)、交通(10%)及建筑(6%)等部门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部门。
区分国家和行业的碳排放情况
她强调,尽管交通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比相对较小,但近十年来,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年均增速均在5%以上,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最快的部门,加之交通运输部门的减排成本高昂,其减排难度在众多部门中“名列前茅”,由此可见实现交通零排放转型仍有较长的路要走。此外,罗静还提到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为加速推进交通零排放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电动汽车的推广可以显著减排
为帮助师弟师妹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领域的相关机构,罗静还详细介绍了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亚洲清洁空气中心(CAA)、能源基金会(EF)及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等一系列非盈利机构及智库的职能及相关工作。
她提到,目前她所负责的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由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管理,是一个聚焦交通政策和清洁技术创新的非政府、非营利、自愿性交流合作平台,旨在打破不同行业、部门、国家地方以及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展开交流与合作,加速交通运输领域迈向零排放。她的工作主要围绕项目管理展开,涉及主题沙龙活动、微信公众平台、综合研究等知识产品以及伙伴关系扩展与维护等内容。
非盈利机构及智库
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
罗静表示,项目管理对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都有一定要求。与聚焦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研究型工作相比,它可以更好地体现和锻炼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罗静认为,这两种工作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在职业生涯前期要有取舍和偏向,从长远角度来思考值得聚焦的领域,然后判断自己属于研究型人才还是管理型人才,但即使起初选择了研究型工作,如果觉得不适合自己,之后也可以做出调整。
三、径行直遂,青云万里
回顾从在马里兰大学学习到联合国实习,再到进入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工作,罗静谈了四点思考与启发。她首先强调了要有端正的态度和长远的目光,不必惧怕眼下的困难;其次是要关注世界和国家的发展方向以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世界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尽早做好准备;第三,要精于自己的专业,提升研究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时也要通过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复杂任务处理能力以及工具使用能力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后,罗静提到了积极心态和采取行动的重要性,她认为每一项工作,无分大小,都是一次机会,只要用心,就会有收获。罗静衷心希望师弟师妹们把握每一次工作机会,做好总结,将工作中的启发变成自己的闪光点。
人才培养的思考和启发
在问答环节,罗静就氢能源发展前景这一问题进行了回应。她指出,尽管相较于纯电动技术而言,氢能源技术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还有待观察,但伴随国家和地方相关支持政策的发布以及实践领域技术攻关的突破,相信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能够实现长足发展。最后,她建议对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等议题感兴趣的同学提前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背景,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赵龙跃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最后,赵龙跃教授表示罗静所做的分享很有针对性,对同学们的职业规划很有帮助,并指出职业定位应尽早开始、从长远着眼。他还肯定了罗静在亚太经社委员会所做的工作,尤其是她在实习期间参与了初始数据库建设,赵龙跃教授认为这些工作为联合国和人类的发展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亚太经社委员会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重要国际组织,目前已有三位研究院毕业生在该组织实习。另外,他很感谢罗静为同学们介绍了全新的专业领域,并鼓励同学们进一步推进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建设、锻炼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运营能力。最后,赵龙跃教授表示,希望同学们可以朝着精专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方向不断努力,提升调查研究能力、数字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努力成为高素质国际组织人才,为国际治理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