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11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治理创新研究院赴越南调研取得圆满成功,本次调研团由国际治理创新研究院与中国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联合组成,院长赵龙跃教授为团长、广西东兴试验区管委会政策法制处副处长王靖武为副团长。
调研组于中越北仑河二桥越南段施工现场合影
过了国门楼,调研组一行驱车来到了中越北仑河二桥越南段施工现场,这是对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工程,它的磅礴气势仿佛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未来中越两国旅游开发和双边贸易持续繁荣的景象。
中越北仑河二桥口岸投入使用后,主要用于货物运输车辆通行,将与在用的北仑河一桥实行客货分流,有效缓解北仑河一桥口岸通关压力,提升了广西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并形成崭新的广西与东盟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进一步凸显东兴跨境合作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作用。
天虹在越南缔造的“纺织王国”
1月7日下午,调研组一行乘车前往芒街市海安及海河工业园区,重点考察了天虹集团旗下的天虹银龙科技有限公司、天虹染整越南有限公司和天虹银河科技有限公司。天虹集团(越南)董事长王义勇先生和总经理陶晖先生热情接待了我们。各车间工作人员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织造、印染等机械化程度颇高的生产工序。王董代表了二十世纪末期中国一批先进的企业实干家的精神风貌,他对天虹集团的生产和管理模式侃侃而谈:天虹集团(越南)工厂内部采用PDCA循环管理体系,在检查、行动、计划、生产每一环节都尽量趋近零误差。此外,企业内部亦非常注重环保问题。天虹在越南缔造了它的“纺织王国”,解决了越南当地12万人的就业问题,且对越南的工人和中国的工人发放统一标准的薪水。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大局战略是支撑企业长久发展的压舱石。
调研组与天虹主要管理人员的合影
“海上桂林”下龙湾
1月8日,我们从芒街辗转来到了下龙湾。下龙的山很清秀,平地突起,有点烟雨蒙蒙的感觉。得天独厚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风光赋予了这座小城一种天然的优势,到处是依山而建的小屋和高尔夫球场,几潭连缀的小湖和错落的叠翠山峦静静的守护着它们,颇显壮丽和静美。
崎岖不平的山路增加了几分旅途的颠簸,但想到即将拜访的深越合作区,内心还是颇为振奋的。
沿途风景
参观广宁省规划与展览馆
广宁省规划与展览馆之旅绝对是此行意外的收获。西班牙建筑师萨尔瓦多·比尔·阿罗约率领的团队设计了此馆。广宁省规划与展览馆作为广宁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宣传广宁省经济、社会及旅游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举办展览、文化交流和国内外经贸促进活动的场所。
广宁省规划与展览馆外景
展馆全面展示了广宁省发展与规划建设情况,体现了广宁省对外开放的新姿态。作为越南最大最重要的工业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广宁省的发展潜力巨大。工作人员详细为我们介绍了2030年至2050年的建设规划,以及芒街-云屯高速公路的规划概况。此条高速公路将形成加强东盟与中国贸易活动的重要交通枢纽,有助于落实加强边贸活动的战略,逐步推动广宁省发展成为国内及通往国外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服务中心。
8日下午,调研组又赶赴深越联合投资有限公司,负责高管为我们介绍了该
合作区的基本概况及越南政府提供给进驻该合作区的企业的税收优惠策。
巴亭广场和胡志明墓
巴亭广场
“没有什么能比独立、自由更可贵了”。这是越南万人景仰的胡志明主席的至理名言。9日上午,我们来到巴亭广场瞻仰胡志明主席的陵墓。
巴亭广场位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河内市市中心,面积约有天安门广场的三分之一。是越南举行集会和节日活动的重要场所。广场周围有政府办公机关和外国大使馆。如果说首都河内是越南的心脏,那么巴亭广场可以说是河内的心脏。
19世纪80年代,巴亭最早爆发抗法运动;为纪念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越南“八月革命”胜利后遂以“巴亭”为此广场命名。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此宣读越南《独立宣言》,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1976年改名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广场西侧为胡志明主席陵,东靠巴亭会堂,四周绿树萦绕,建筑围拱如壁。广场有数条辐射状的林荫大道与河内市区其它部分相联。
越南食物
相比中国的美食(增城的年糕、顺德的鲮鱼、清远鸡、苏北醉蟹、广西粽子),越南的食物有些单调,且就餐缺少了一些仪式感。不像广府人会耐着性子慢火煲煮一份老火靓汤,越南的汤远没有中国的讲究。传统的越南酸汤是本着解渴、解腻而炖,他们喜欢往汤里放一些鱼、菠萝、西红柿和秋葵等,口味非常清淡。
越南人餐桌上的薄荷小菜
香菜和薄荷成为越南人民餐桌上必备的开胃小菜。可能是天气的缘故,在这个热带国家,蔬菜水果种类颇丰。越南式的pancake,味道是咸的,里面有猪肉、海鲜、绿豆、豆芽,卷着生菜点鱼露,别有一番风味。
越南特有的商品
来自世界各地的烟默默的沉睡在河内老街区贩烟的阿婆烟箱里,街旁巷尾的咖啡馆滴滴咖啡浓香,这一切都组成了越南浮世绘。
越南街边的军绿帽子
这是越南售卖的军绿帽子,这种像安全帽一样的硬壳帽,据说是越南的军帽。越南曾多战乱,而战士们就佩戴这样的帽子上战场。虽然现在战争已经远去,但绿帽子作为一种光荣的标志被沿袭了下来。可以说,绿帽子就是当地一大特色。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到售卖绿帽子的商贩,和戴绿帽子的行人。在越南,绿帽子相比其他的帽子起来,是相对贵的,因为他们那里有绿帽子就表示地位和金钱,所以尤其受到越南男人们的喜爱。但是中国的游客到了那里是绝对从不会购买的,这主要还是源于文化水平的差异。
摩托车王国和“扎堆”的韩国人
越南是摩托车的王国,河内的街道也比较拥堵。虽然仍是一个摩托车大城(让我想起早年间的佛山),但越南街道上的中低档私家车已经很多,据统计,河内大约有40万辆小汽车。城市的轨道交通也已经开始在修建,并且在未来的数年里会陆续开通。围绕着还剑湖、西湖的城市核心区域,驱车所见,土地开发率也已经比较高了,没有太多闲置的土地。
街头随处可见的摩托车队
河内的300米甚至更高的国家标志性建筑不多,韩国人在河内建造了一座65层的乐天大楼,直到去年这还是河内最高的建筑。在河内的写字楼和景点,遇到最多的就是韩国人,他们普遍大嗓门、大摇大摆,比较容易识别。韩国在越南的文化产品输出与投资一样,不容小觑。
走访越南社科院
1月10日是行程非常密集的一天,我们在河内先后拜访了越南社科院、中越友好协会,收获颇丰。
10日上午,越南社科院中国研究所副所长阮氏芳花博士向课题组介绍了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并系统地为我们梳理了越南经济发展和近年来投资政策的新动向。杜进森教授则围绕理论研究、功能设定和管理模式三个层面对于如何推进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走访越中友好协会
10日下午,在越中友好协会,原越南外交部副部长、原越南驻华大使、现越中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阮文诗向课题组介绍了越中友好协会的基本情况,并系统地为我们介绍了中国经贸往来、政治交往、文化交流的新动向。阮副会长表示,越中关系源远流长,特别是近年来广西、广东与越南经贸往来发展很快,广西是越南重要的经济伙伴之一。越中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同,理想相通,中越双方有很多改革开放的经验可以交流。中国是越南在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越南在全球的第八大贸易伙伴,2018年,双边贸易额突破一千四百亿美元。国际治理创新研究院院长赵龙跃教授介绍了调研组的情况,赵龙跃教授谈到,此次调研是为了推进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并提出此次课题的调研重点,就此征询越方意见。
拜访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商务处
整个调研行程结束之后,调研组一行赶赴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商务处汇报了调研的情况。赵龙跃教授向参赞汇报道,目前越方积极寻求与中国的合作,但他们对开放芒街—东兴跨境经济合作区或河口—老街合作区的优先级上存在一些疑虑。参赞对调研组一行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表示会对调研的情况做出及时的反馈,以争取早日促成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
调研组赴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参赞处汇报调研情况
“文化之都”河内
传统文化是历史进程中的活化石,包含着对历史进程中的文化精髓最深刻的表达,现代的越南文化中的那些纯正血统,不附加外来文化色彩的,也许只有奥黛美女、近海博簸箕船等屈指可数的文化遗产了。
余秋雨先生说文本感知远不如现场感知千年文明更迭来得宏大和深刻。在中国古老的文化中,老子主张有节制的喜悦、墨子反对无谓的耗费、荀子说人的自私会破坏世界的简单,中国文化在文化最高层面作着独特的减法,让它节省了很多靡费,保存了生命。
越南的海岸线狭长,国土面积不大,在越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文化融合已成为常态。千百年来,中、法文化在越南的相互交融中各取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被保护的古建寺庙都是中国字,给人“人在异乡为中国魂、洋人街”的感觉。在越南河内,孔庙是受政府保护的建筑,这里的进士题名碑记录了越南文化发展的历史。越南各地的寺庙亭台,都有汉字书写的牌匾与对联,甚至在一些地方用拼音书写的牌匾,也一定要用艺术体。就连越南一些天主教堂,如宁平省金山县的发艳玫瑰圣母教堂,也有汉字书写的对联。在越南,很多当地人都会讲中文,他们把中国当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越南有中国对联的庙宇
而法式文化的印记则主要体现在法式建筑和食物上。不仅仅是车站、教堂等建筑,连日常生活中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法国元素,典型的就是法棍在越南落地生根,不断的传承和演变着。如今的越南文字也是在法语的基础上改良而形成的变种文字。
越南的法式浪漫
夜访还剑湖
河内地处越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地域,这里地势低洼,所以河内有大大小小72个湖泊,其中最知名的湖泊就是还剑湖了。还剑湖这个名字,来源于君王黎利还剑的传说,因湖水四季常绿,而有别称“绿水湖”。还剑湖是河内市的市中心,周围有着许多大的店铺和手工艺品。湖的四周环境优美,周围有着许多著名的景点和遗迹,如笔塔、玉山祠、栖旭桥和龟塔等,周边还有一个大型的水上木偶戏表演剧院。
烟雾迷蒙的还剑湖
连续九小时的归程
我们待在河内的几天,阴雨连绵。在圆满完成了越南调研任务后,广外国际治理创新研究院调研组于11日早上六点半启程、连续开车9个小时,从河内顺利回到东兴。
没有见到河内的太阳是一件憾事吗?我想未必。广宁省2030-2050规划中提及,未来将致力于修建芒街-云屯高速公路。此公路建成后,广宁省将有约200公里长的高速公路,与河内-海防高速公路、河内-老街高速公路相接,成为越南目前最长的高速线路,并成为加强东盟与中国贸易活动的重要交通枢纽。
期待芒街-云屯高速公路落成的那天。下次想念河内的太阳,再径直驱车从东兴开往河内,时间成本将会减少甚至减半。彼时,边境贸易活动将会大大加强,边民互市会更加便捷,这对中越双方来说都必将是一桩造福千秋万代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