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治理创新学院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动态 > 正文
 

焦点关注 | 相关国际组织对日本核污水排海决定的态度及其原因分析(下)

发布时间:2021-06-09 浏览次数:

 

ABB7

8F68

 

一、已发声的国际组织

 

1. 太平洋岛国论坛

 

太平洋岛国论坛秘书长梅格·泰勒发布声明,对日本政府决定将日本核污水排入大海的决定“深表关切”,并忆及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敦促日本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处置任何可能对太平洋的威胁。

 

泰勒表示,根据国际法要求以及202012月召开《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缔约方会议时重申的精神,日本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避免日本核污水对包括南太平洋无核区在内的太平洋地区造成危害,而日本显然并未采取足够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太平洋岛国论坛官网的相关信息显示,其秘书处财政预算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各支付1/3,其余部分由其他岛国成员分摊。向秘书处提供捐助的国家、地区和组织有15个: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联盟、法国、法属波利尼西亚、德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英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台湾。由此可看出,太平洋岛国论坛的财政预算来源主要是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其他岛国成员,其他国家的捐助毕竟还是占少数,因此作为太平洋岛国的国家,更希望海洋资源的清洁和纯自然,对于日本核污水排放这样严重损害海洋资源的行为,他们是强烈反对的,因此对此通过声明来表示对这种行为的不满和反对。

 

2. 绿色和平组织

 

作为最早抵达福岛的环境组织之一,绿色和平的辐射调查团队一直致力于核污水排放的相关研究和数据收集,讨论怎样处理日本核污水。此后的十年里,团队专家对灾后的辐射后果进行了32次调查,并据此向政府提出建议。对于日本政府内阁做出要把目前储存在福岛第一核电站超过123万吨核辐射废水排入太平洋海域的决定,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表示强烈谴责。

 

绿色和平组织在其网站上阐明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的是最高等级的核泄漏事故,核事故善后处理与核电厂日常运行有天壤之别。其次,日本核污水与核电站日常运行产生的废水绝不能同日而语。一般核电厂运行的废水,不会直接与核反应堆堆芯接触。但因最高等级核事故而产生的日本核污水,所含的放射性物质,不仅种类更多,而且放射性更高,如不经过恰当完全处理,就是高浓度的核污染水。一旦排放到太平洋,将会对人体健康和海洋生态带来严重威胁。

 

在众多国际环保组织中,绿色和平组织对日本核污水排海决定反对最为强烈,重要原因之一是绿色和平组织不接受企业或政府捐款,只接受个人捐款,这从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绿色和平组织发声的独立性和客观性。[1]

 

3. 地球之友

 

日本地球之友于413日发表声明,对核污水排放到海洋中的决定表示抗议。该声明表示自从ALPS小组委员会的报告于去年2月发布以来,没有举行任何公开的情况介绍会或公开听证会。尽管提出了替代方案的建议,但并未进行讨论。日本核污水排海是由日本政府单方面做出的、无视国内外众多反对和关切的极不负责任的决定。

 

香港地球之友最关心的问题是如果日本核污水排海对海洋产品和食物供应的影响。香港地球之友在其312日发布的文章中指出,香港地球之友针对日本核污水排海的决定向日本驻香港总领事馆和日本环保组织表达关切,并同时向食物环境卫生署及消费者委员会查询,探讨排放入海的做法对海洋生态、农产品和渔业产品的影响,及香港就核事故与食物安全的管制措施等。

 

国际地球之友是一个邦联制的联盟团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立的组织,并通过竞选,将权利分配至全球网络。国际地球之友的网络相对于其他联盟,较为松散,其成员团体多是在各国已经成立的环保团体,为了与国际连结而加入国际地球之友体系,因此偏重独立运作。国际地球之友并没有为日本核污水排海的决定表态,其原因在于地球之友网络中的各国组织对此事的态度存在不同,国际地球之友无法作为一个整体为此事表示统一的态度。与日本核污水排海行为密切相关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球之友组织反对的意见最为强烈,如上述的日本地球之友、香港地球之友等。

 

4. 生物化学数据库ChemWhat

 

著名生化科研数据库ChemWhat发文要求日本不要将核污水排入海洋。ChemWhat在其文章中指出,日本的核污水中除了氚之外还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碳14,其半衰期为5370年,可以穿透所有生物体并损害人类DNA。计算机模拟显示,一旦核废料被倾倒在海上,由于海洋运动,它可以在短短三年内扩散到世界海洋的每个角落。核污水一旦到达太平洋,在太平洋洋流的作用下,将在3-5年内向太平洋的北部和东部扩散。倾倒后的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到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三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受核污染。

 

ChemWhat表示:作为一个科学机构,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从科学的角度让世界媒体和公众了解倾倒在海洋中的核废料的潜在风险。福岛核事故是一场全球性的灾难,我们热切地希望世界能够抛开偏见,帮助日本处理这场灾难,为后代留下一个健康的环境。


4311


 

二、未发声的国际组织

 

1. 全球环境基金

 

全球环境基金没有为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发声。通过对该基金的受捐赠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全球环境基金信托基金的捐助者。全球环境融资自成立以来已收到40个捐助国的捐款。在上次增资中,30个国家为2018年至2022年的全球环境基金七期承诺了创纪录的41亿美元。捐赠国家名单主要为美国、日本和西欧发达国家。

 

全球环境基金主要来源于全球环境基金每4年增资一次。届时,希望向全球环境基金信托基金捐款的国家(称“增资参加方”)按照“全球环境基金增资程序”做出捐资承诺。因此,这些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他们主要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进行捐款,因此全球环境基金项目更多地是考虑到这些国家的环保方面的共同利益,而目前发达国家更关注气候问题,对日本核污水问题并没有过多的表态,因此这也是全球环境基金没有对日本这一行为进行谴责的原因。 [2]

 

2.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全球性非营利环保机构,也是自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唯一作为联合国大会永久观察员的国际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致力于帮助全世界关注最紧迫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并为其寻找行之有效的以自然为本的解决方案。

 

但是在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同样选择了沉默。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管理报告,其主要合作伙伴为:芬兰外交部、法国政府、韩国环境部、挪威国际合作开发署、瑞典国际开发合作署、瑞士发展合作署、美国国务院等。可以看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主要框架由欧美发达国家组成,欧洲国家的海洋资源主要是依靠大西洋,在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中它们并不是直接受害者,于是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而美国明确表示支持日本核污水排海行为,韩国在与美日交涉后对日本核污水排海决定的态度也有所软化,于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此事件中也理所应当地选择了沉默。

 

3. 世界自然基金会

 

世界自然基金会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之一,自1961年成立以来,世界自然基金会一直致力于环保事业,在全世界拥有超过500万支持者和超过100个国家参与的项目网络。世界自然基金会致力于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及生物的生存环境,所有的努力都是在减少人类对这些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影响。很明显,若日本福岛的核污水排入太平洋,势必会对太平洋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但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此事件中也选择了沉默。

 

从世界自然基金会官网的相关信息可以得知,美国国际开发署是其主要合作伙伴之一,双方有着长达20年的合作关系。世界自然基金会2020年的财务审计报告中显示,该机构接受在2020年美联邦的资助金额超过1750万美元,美国对日本核污水排海的决定公开表示支持,那么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态度势必会受其影响,于是在此事件上选择缄口不言。[3]


726A

 

三、思考:国际组织的诚信与公正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同为联合国系统中的国际组织,对日本核污水时间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其原因在于联合国特别报告员或人权专家由人权理事会任命,以个人身份独立开展工作,与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不存在直接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他们在全球关于人权的重大事件调查中保持客观公正,为真正地维护全球各国的人权而发出正义之声。而国际原子能机构则在经济上受到了美国和日本在预算方面的大力支持,此外,国际原子能机构前总干事天野之弥任职的十年期间,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危机事件中也曾不止一次地表现出政治化倾向。此次日本政府做出核污水排海这一威胁到全人类健康和安全的决定,国际原子能机构却仍然肯为其背书,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此事件中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令人怀疑。

 

在国际非政府环保组织中,少数对日本的核污水排海决定表示明确反对的组织都是太平洋沿岸利害攸关的各方,如太平洋岛国论坛、日本地球之友、香港地球之友,以及没有接受美国或日本财政资助的组织,如绿色和平组织。多数国际非政府间环保组织未就此事发声,如全球环境基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这些组织多由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国家组成,或是接受了美国的大量资助,于是在此事件中选择了保持沉默。

 

[1] 绿色和平组织:

https://act.greenpeace.org/page/33188/donate/1?_ga=2.206779158.441994658.1620897137-1238367680.1618993630

[2] 全球环境基金:

http://www.thegef.org/partners/countries-participants

[3] 世界自然基金会:https://www.worldwildlife.org/partnerships/usa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