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治理创新学院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动态 > 正文
 

专著推荐(8)丨周汉民:《当代中国特色的世博会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

发布时间:2023-01-10 浏览次数:

10DC9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参与国际法治建设责无旁贷。为弘扬中华法学学术精华、形成中华法学话语体系、增强中华法学国际影响力,国际治理创新研究院与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合作,联合推出系列报道,介绍当代中国与国际经济法英文专著系列项目。欢迎中国国际经济法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和推荐优秀书稿,积极参与本专著系列项目,共襄发出中国学术强音之盛举。

 

一、作者简介

心无旁骛干实事 砥砺前行勇革新

 

3EAC

周汉民教授

 

周汉民教授,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利物浦大学荣誉法学博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上海中华职教社主任,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兼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

 

周汉民教授主要从事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GATT/WTO、中美关系、浦东开放与开发、世博会等领域的研究,出版著作包括:独著《思想的历程:复关入世文集》《十年世博路》,Shanghai Expo: Mission for Ten Years;主编《关贸总协定总论》《国际贸易法》《世界贸易组织总论》《中国走进WTO》《中国走进WTO(最新版)》《上海世博会用语辞典》《世博会地区参展》《上海自贸区解读》等;主持翻译并出版《纪念〈国际展览会公约〉成立75周年》,并在多个领域发表论文300余篇。

 

106BA1

周汉民教授著作《十年世博路》

 

2002年,周汉民教授作为中国驻国展局代表和上海申博办副主任常驻法国巴黎从事申博工作,后接任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亲历世博会的梦想成真,周汉民教授感慨万千,因此动笔记录并最终集结成著作《十年世博路》,留待更多人品味。

 

二、著作简介

立足世博创精彩 面向世界展国貌

 

《当代中国特色的世博会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Moder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ystems of Expo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是周汉民教授在亲历上海世博会的申请和筹办后对中国世博会体系进行深入剖析所写成的英文专著。该专著从理论和和实践两方面对世博会体系作了全面分析,为构建和完善当代中国特色的世博会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其中,专著中提及世博会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的构建主要遵循了以下几个准则:

 

从理论而言,第一,尊重国际规则。具体来说就是按照公约形式,提交《注册报告》,并且在通过后,将报告的所有承诺全部落到实处。第二,开创城市最佳实践区。首次设立城市最佳实践区,让世界城市最佳实践共襄盛举,展现人类对美好未来的追求。第三,尊重多元文明的表达。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一视同仁,在整个举办期间,没有一个国家对中国的做法提出过抗议或者质疑,中国对世界各国的文明表达,一律尊重。第四,支持发展中国家参展的义举。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斥资1亿美元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参展,这在世界上前所未有。

 

从实践而言,一是以人为本。申博时周汉民教授团队获得一个数据——中国大陆的残疾人数量多于法国人口总和,全世界的残疾人口接近7亿,因此,上海世博会首次设立残疾人综合馆——生命阳光馆,把生命阳光洒向万里河山。二是交流融合。世博会连续184天共连续举办22900多场文化娱乐活动,7300多万名全球观众亲临现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和谐共处,完美体现了世博会的海纳百川。三是科技创新。世博会发出低碳文明的宣言,1000辆新能源车世博会期间共运送乘客超过1亿人次,此外还有太阳能利用、绿化墙体建设等,中国与其他国家一起努力,打造科技世博。四是合作共赢。上海世博会在5.28平方公里土地上展开,迎来7308万人次参观,创下历届之最。最令人感动的是79965位志愿者,用真诚服务展示了一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五是面向未来。世博会不仅是为了今天,更是为了千秋万代的未来。

 

22D51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场馆

 

举全国之力、集世界之智举办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当代文明成果,创造了多项世博会的新纪录,谱写了世界博览史的辉煌篇章。这场在中华大地上写就成功、精彩、难忘的百科全书,是中国人对世界的伟大贡献,给世人留下了一份极其宝贵的理论和实践财富。

 

1上海世博会是中国伟大文明一脉相承的见证

 

2002年,周汉民教授作为中国代表到巴黎开展申博工作。初到巴黎前线,工作千头万绪,于周汉民教授而言,这是人生全新的历练。彼时五国竞争创下世博有史以来最激烈的竞争,而这一竞争的背后,博弈的是以什么样的理念来赢得民心。因此,必须要一以贯之,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世博会的主题,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周汉民教授说: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而且这个不单是中国人,而应是世界各国的人。以人为本,相互尊重,变独善其身美美与共,为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加强全球团结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坚守下,周汉民教授逐一拜访其他87个国家的代表,友善交流,广交知心朋友,有的国家代表拜访多达20多次,最少也有3次。尽管存在极大的变数,但周汉民教授仍然相信没有一票是不能被争取的,并且竞争得在阳光底下。2002123日,在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大会上,经过激烈的谈判,中国成功获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

 

世界给中国一次机会,中国将还世界一片异彩,我们说到了,也做到了。

 

2、上海世博会是创新精神一以贯之的展示

 

申博成功,举国欢腾,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因为是第一次举办世博会,筹备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唯一能做的只有创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向世界学习,博采众长。

 

例如,中国需要提交一份《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把申博时的所有承诺变为筹博时的所有书面成文规定,除注册报告外,还要写出一般规章和特殊规章十余件。20054月,11万字的英文和法文《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初稿提交后,国际展览局随即反馈了108个问题,每一个都十分复杂,涉及国情、国际规则等等。关键时刻,周汉民教授和团队成员反复推敲、逐一破解、拾遗补缺。同年12月,正式的注册报告在国际展览局代表大会上一次性通过,获得近100个成员国的一致赞同,这在展览局历史上前所未有。

 

在整个筹备过程中,周汉民教授非常注重集思广益,每年举行世博论坛,倾听各方意见,和每一个参展方进行多次交流,形成共识。在上海世博会举办的184天期间,周汉民教授每天行走在各个国家馆、国际组织馆、企业馆、城市最佳实践展示馆之间,周汉民教授将这样的行为定义为巡馆,其意义在于:对大家参与上海世博会表示感谢,对大家的参展的辛劳表示慰问,对大家所碰到的办博困难给予及时解决。

 

11D4C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会徽

 

3、上海世博会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的践行

 

世博会切中了时代的脉搏,促进了城市未来的发展。上海世博会还留下了伟大的一天,那就是20101031日闭幕时,世博会高峰论坛通过了《上海宣言》,倡议将1031日上海世博会闭幕之日定为世界城市日,让上海世博会的理念与实践得以永续,激励人类为城市创新与和谐发展而不懈追求和奋斗。

 

此后,周汉民教授连续3年向政协提交提案建言并奔走呼吁,推动联合国将上海世博会的闭幕日即1031日确定为世界城市日2013126日,第68届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193个成员国一致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031日设为世界城市日,这也是联合国成立以来,唯一一个由中国人提出设立的世界日,意义深远。

 

上海世博会为中国和世界留下了无限美好,我们要更好地总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让世界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进步。

 



【本文原文刊登于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ex.cssn.cn/gjgxx/gj_bwsf/202210/t20221025_5553683.shtml,国际治理创新研究院重新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