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治理创新研究生项目第二届学员王婉、赵向智、胡复儒于7月8日-10日前往联合国纽约总部进行圆桌会议实习,以下是三位学员的实习经历分享。
作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治理创新研究生项目第二届学员,我们有幸在抵达美国后第一个月就与广外纽约校友会取得了联系。在联合国任职的校友陈峰师兄为我们班争取到了在7月9日联合国纽约总部圆桌会议实习的机会,我们三人很幸运得到了这次珍贵的机会。7月8日,来美的第30天,我们一行三人来到了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在这个全球首屈一指的大都市,抬头是望不到顶的摩天大楼,路上行人摩肩接踵,西装领带的精英们走路带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其繁华惊叹,我们也突然意识到离自己前往国际组织实习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赴美一个月,我们来到了联合国纽约总部)
本次纽约之行为期三天,除了参与联合国的圆桌会议,我们还受到了校友会多位师兄师姐的热情款待。
在会议前一天,我们先拜会了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COSOC)顾问Aurora Aquino女士,作为本次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圆桌会议主要负责人,Aurora女士对我们进行了会前培训。首先是明确了去联合国参会必须正装出席的要求,其次Aurora女士建议我们把受邀嘉宾的姓名卡片按首字母排序的方式分类,以方便我们用最快速度check嘉宾名单。
当天傍晚,广外纽约校友会理事会秘书长关健飞师姐与理事晓红师姐接待了我们,并带我们去中国餐馆吃了地道的粤菜,正宗的家乡菜仿佛又带我们回到了广州,回到了在广外念书的日子。
随后,陈峰师兄邀请我们到他的好朋友陈伟杰律师家参加聚会,我们体验了一把美国当地的party文化,比如在高脚杯上写上每个宾客的名字避免混淆,房子的主人给每位宾客介绍自己的全家福以及由小孩子带队作family tour等,收获满满。席间,陈峰师兄建议我们珍惜这一年来美国学习的机会,及时记录自己的学习轨迹,包括英语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美国当地文化了解程度的逐步加深等。
(师姐带我们吃家乡菜)
7月9日一早,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正式走进了世界上唯一一块国际领土——联合国总部大楼。大楼前悬挂着193个成员国国旗以及联合国旗帜,非常气派。这一刻的情景,我们一生都不会忘记。经过三层安检后我们来到了会议室。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协助这场会议的顺利举办。会议叫做Round Table Discussion On Digital Technology In Sustainable Smart Agriculture,由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主办,主要负责人为顾问Aurora Aquino 女士,研讨嘉宾包括多国大使及相关领域专家。整场会议效果很好,讲者充满激情,听众也高度参与,每个提问环节,观众都提出了大量的问题,而且因为大部分观众都是投资非洲农业的商人或者研究非洲农业问题的专家,因此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有很强的针对性,这样的交流才是有意义的。
(会议现场)
会议结束后我们约见了在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办公室实习的上一届学员廖璐师姐。师姐非常亲切,和我们分享了在联合国实习的点点滴滴。
初见联合国,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联合国工作人员激情澎湃的工作状态。从管理层人员到安保人员再到实习生,无一不是朝气蓬勃,神采奕奕。他们一方面以能在联合国工作或实习为荣,另一方面也确确实实是在尽最大的努力帮助这个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在这里,爱与和平不再是一句空话,是内嵌在日常工作里的信仰。
想来其实很神奇,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在国际组织实习,在不久前都还只是一个个可望不可及的美好梦想,突然之间美梦似乎都成真了。一路走来,要感谢的人太多。唯有不断努力,不忘初心,才能不辜负大家对我们的期待,才能不辜负自己对自己的期待。
纽约之行的最后一天,我们拜访了校友会另一位理事罗雯师姐,师姐带我们参观了她所在的公司,并带我们到中国餐馆用晚餐。罗雯师姐是一名出色的律师,同时又非常亲切,就像一位活泼开朗的大姐姐,因为她与我们年龄相近,也有许多共同经历。她了解了我们每个人的教育背景、学习情况及职业规划,并就不同情况提供了详细、耐心的指导。罗雯师姐的经历对我们的人生规划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并且非常激励人心,我们都希望能够成为像她一样的人——在学习与工作上出类拔萃,生活中活力十足,既优秀又快乐。
一个月前,我们搭乘班机,飞越高山海洋,离开了家人、朋友以及从小就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到一个国情、文化全然不同的国家,生活与学习中面对的挑战可想而知。二十多岁的我们,不仅怀揣着个人的梦想,更肩负着家人、学校乃至祖国的殷切期望。幸运如我们,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就走进了联合国,在此过程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联合国工作人员的热情和使命感,由此坚定了以后申请国际组织实习的决心。这趟纽约之行,来自母校师兄师姐的关怀和帮助使我们在异国他乡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们将铭记这段宝贵经历,全力以赴成为更加优秀的人,也将在以后的人生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真正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