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国度,它位于亚洲,却隔海与澳洲相望,全身位于南半球,去过的人会觉得它的海浪与沙滩甚至美过巴厘岛;刚满16岁的它是本世纪成立的第一个国家,是亚洲最年轻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却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向中国拿出了自己的第一笔援外款;它在成立两个小时内便与中国建交,两国关系堪称“小巴铁”,甚至于在它的纸币上还印着汉字。这就是东帝汶民主共和国,一个在1999年经历大屠杀后艰难独立的国家,一个农业还采用刀耕火种粮食不能自给的国家,一个大部分物资还要依靠国外援助却又鲜为人知的国家。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
东帝汶国别研究小组之“从双边合作浅谈中国援外”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曾经被葡萄牙殖民统治,1975年后爆发内战,之后被印度尼西亚吞并。1999年8月,东帝汶公民投票决定脱离印尼独立,2002年5月20日正式独立。东帝汶国民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没有工业体系和制造业基础,但由于其海域拥有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因此80%以上的财政收入来源于油气收入。东帝汶独立前长期处于封闭的岛国环境,加上争取独立斗争和独立后几次动乱造成的破坏,造成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目前处于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的状态;又由于其基础设施落后,因此同时存在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高文盲率的“三高”问题。
(东帝汶地理位置)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东帝汶整体市场较为开放,世界各国也对其给予了一定的援助,使得东帝汶能够逐步从动乱中走出,集中精力发展本国经济。
中国对东帝汶的援助
中国作为第一个与东帝汶建交的国家,自东帝汶独立以来,无论是双边外交还是经贸联系,都给予了一定的援助。中国的对外援助主要有八种方式:成套项目、一般物资、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援外医疗队、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援外志愿者和债务减免。
自东帝汶独立以来,根据中东两国政府签署的十余项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中国向东帝汶提供了大量成套项目、物资和技术援助,提高了东帝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成套项目包括中国援建的总统府项目,现已是东帝汶首都帝力的地标性建筑,重大国事活动多在此举办;援建的外交部大楼是东帝汶目前最现代化的办公楼,是举行重大外交活动的主要场所;援建的国防部办公楼也是首都帝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009年中国援东帝汶总统府项目移交仪式)
物资方面,中国在东帝汶建国初期及时赠送了农机、大米、毛毯、药品、警用器材、安检设备、救护车等急需物资,为东帝汶缓解物资匮乏的压力。
援外医疗队也先后向东帝汶派遣了七批,为东帝汶 20 万患者提供良好医疗服务。
(中国援外医疗人员为儿童检查牙齿)
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方面,中国为超过 2000 名东帝汶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举办各类培训班,涉及涵盖经济、外交、农业、医疗卫生等多领域。高素质人才将为促进东帝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2018年东帝汶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现场)
技术合作方面,中国先后派遣人员至东帝汶完成了三期援东帝汶杂交水稻种植示范项目,并培训约 3000 名当地官员、技术员和农民;2016 年签署援东帝汶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示范合作项目换文,10月份实施,2019年正式结项。2017年5月,中国与东帝汶完成援东粮仓与粮食加工厂项目、援东DTMB(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项目换文等等一系列援助工作。
政策创新带来发展契机
在中国的援助下,东帝汶经济水平得到提高,两国联系也日益密切,但这并不是终点,近年来中国援外政策体系的创新和发展将为中东合作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动力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援助理念开始聚焦于“合作共赢”,中国对外援助在配合国家对外战略、促进援助双方“平等互利、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党的十九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对外援助的目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追求双边的共同发展。作为国际援助体系的重要一员,中国对外援助更是要通过自身力量带动受援国参与到国际分工合作体系中,参与全球治理,为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贡献发展中国家的集体力量,这样的对援外政策亦为全球发展治理提供了值得参考的“中国方案”。
动力二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入实践阶段,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开始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政策创新可概括为“三个聚焦”,即聚焦重点地区(指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起到关键节点作用的地区, 如中亚地区、东南亚地区等)、重点国家(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国家,如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南亚的巴基斯坦、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等国)、重点行业(指“一带一路”建设五大重点合作领域中涉及的行业)。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汇地带的东帝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国家,同时也位于东盟地区,南太平洋地区。中国近几年来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投资不断增加,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巴布亚新几内亚也表示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地位正悄然转变。如此一来,中国与东帝汶的合作发展既能密切与东盟地区关系又能巩固中国在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地位,为两国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动力三 中国对外援助模式顺应时代发展正逐渐由“援助+合作” 转变为“合作+援助”,即在双边关系发展中,援助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对外援助的目标是要促成双边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往来,这也是衡量新时代中国对外援助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这一模式转变无疑将为东帝汶带去更多的投资与经贸合作机会,激发双边共同发展的积极性,中东合作前景可以说十分广阔。
随着东帝汶“国家 2011-2030 年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的逐步实施,以及依靠东帝汶较高的石油收入储备,政府在行政、立法、经济、财政等政策方面不断进行改革,积极务实发展经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将得以开展,未来一段时期东帝汶将进入较快发展阶段。这也正是中国在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时期的良好机遇。
当然,世界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中国对外援助在具体实践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挑战和不足,如中国对外援助实践领域一直以来都将重心集中在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而对受援国社会民生和其他社会基础设施领域的援助力度不够,将导致无法提升中国对外援助的综合效应等等问题。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调整对外援助政策机制、援助方式和发展模式。
经讨论,国际治理创新班将成立东帝汶国别研究小组,旨在通过对中国及世界对东帝汶的一系列援助措施、两国合作现状、东帝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能通过与东帝汶的良好合作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并促进中国与东南亚、东盟、甚至于南太平洋地区的友好合作,同时也能映射到中国整体援外政策面临的问题挑战与未来发展以及可创新之处。
在此,欢迎对中国援外政策或东帝汶感兴趣的同学们加入东帝汶国别研究小组,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对中国感情亲切的东帝汶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