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时政热词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专题 > 每日时政热词 > 正文
 

搭便车行为 Free Rider Problem

发布时间:2021-09-19 浏览次数:

 

搭便车行为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的投机行为,是指在一个共同利益体中,某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假装或不道德地像南郭先生一样“滥竽充数”的行为与动机。

 

理论起源:

 

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一书中提出的。搭便车行为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缺乏产权界定或产权配置的无效率有关。

搭便车问题是一种发生在公共财产上的问题。是指经济中某个体消费的资源超出他的公允份额,或承担的生产成本少于他应承担的公允份额。指一些人需要某种公共财产,但事先宣称自己并无需要,在别人付出代价去取得后,他们就可不劳而获的享受成果。这里常指宏观经济学中的公共品的消费问题。

在财政学上,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根本原因:

 

在于团体利益同分,责任与成本却由团体的每个成员承担,这样便会出搭便车的投机心理与行为。“搭便车”的根源是一种投机心理,一方面,投机者抱着“就算我不做,总会有别人做”的想法碰运气;另一方面,在集体行动中,一个人到底出了多少气力往往难以考证,无形中给“搭便车”者提供了机会。但是,搭便车的人多了,总体效率必然降低、甚至损害集体利益,出现所谓的“搭便车困境”。因此,安排任务时不妨针对个人、按劳分配,不给搭便车者提供机会。就像齐湣王那样,让乐师一个个独奏,此时,习惯搭便车的南郭先生只能逃之夭夭了。

 

危害与缺点:

 

免费搭车现象源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免费搭车行为往往导致公共物品供应不足。搭便车问题往往导致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法达到效率。

搭便车行为妨碍市场的自动调节过程。因此,一个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能够克服“搭便车”行为,这是各种意识形态的一个中心问题。在诺思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方式,它通过提供给人们一种“世界观”而使行为决策更为经济。

 

 

 

来源: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0%AD%E4%BE%BF%E8%BD%A6%E8%A1%8C%E4%B8%BA/10158760?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