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霸权稳定论认为,只有在存在霸权支配的条件下,国际体系才能趋向稳定,当霸权衰落时体系就会动荡,直到新霸权国确立,体系才会恢复稳定。
“霸权”国家是在军事、经济、政治以及自然资源等各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能够发挥领导支配作用的大国。“稳定”是指不发生大的体系性战争,国际体系保持相对稳定。
霸权稳定论表明,当一个民族国家是世界主导力量或霸权国家时,国际体系更有可能保持稳定。因此,现有霸权的垮台或国际社会中缺少霸权国家会削弱国际体系的稳定性。
内容:
霸权稳定论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三点:
(1)霸权的战略目标。霸权国有能力也有意愿提供诸如安全、自由贸易体系等,从而带来国际体系的稳定。
(2)霸权的运转机制。霸权国往往凭借自己超强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推动建立一整套国际机制,通过这些机制防止全球混乱。
(3)霸权的趋势。由于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和“白搭车”现象的普遍存在,霸权国的优势逐渐丧失,霸权必衰,从而导致国际体系出现动荡和冲突,直到新的霸主产生才能恢复稳定,开始霸权的新一个周期。。
历史:
吉尔平等学者认为,国际关系史上至少出现过三次霸权稳定的范例。第一次是“罗马治下的和平”,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古罗马帝国在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支持下,维持了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体系稳定。第二次是“不列颠治下的和平”,即近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凭借超强的经济和海军力量,维护了18~19世纪一百多年的国际和平。第三次是“美利坚治下的和平”,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凭借其超强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推动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其他的一些国际机制。
实质:
霸权稳定论的实质是一种强权学说,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
来源: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霸权稳定论/10527835?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