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佳琪分享会回顾
 
2025年10月9日晚,国际治理创新学院举办国际组织实习经验分享会,余佳琪同学从“实战申请”“专业根基”“实践锤炼”与“双轨赋能”四个维度系统复盘了自己如何将原本的审计专业背景与国际治理学科相融合,最终成功叩开世界粮食计划署大门的实战历程。
 
 
余佳琪
国际治理创新学院、会计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2024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
赴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攻读公共管理硕士
 
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锻炼,她作为学院定向培养的国际组织审计专业人才,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orld Food Programme, WFP)罗马总部项目预算岗位实习机会,这既是对她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成效的具体体现。
 
一、走近WFP,开启国际组织新里程
 
会议伊始,余佳琪首先带领大家“走进”世界粮食计划署,详细介绍了其作为联合国系统中抗击全球饥饿的专门机构,提供紧急粮援并促进“零饥饿”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使命。她提到,这份工作将赋予她参与国家战略报告中预算优先内容更新及各国预融资申请审查的机会。
 
随后,她介绍了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实习申请的整体流程,从硬技能与软技能两个维度解析了国际组织所需的人才特质。在硬技能方面,她强调了专业能力、学术研究能力、数据分析能力、项目管理与协调能力以及新媒体技术运用的重要性;在软技能方面,她以WFP领导力框架(WFP Leadership Framework)为例,阐释了国际组织如何通过“以身作则的诚信领导”“结果导向的执行力”“包容协作的团队精神”“战略思维的应用能力”以及“可持续伙伴关系的构建”等维度,评估和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她指出,这些能力要求的核心不仅在于满足国际组织的用人标准,更在于可以引导我们从早期开始,结合自身背景与职业目标,系统规划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成长路径。
 
二、求学之路:从夯实基础到专业深化
 
接着,余佳琪分享了在广外与马大两个阶段的学习心得,在广外国际治理创新学院的学习为她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与国际化视野,而在马大公共政策学院的学习则让她的专业能力与问题思考方式得到进一步深化。
 

余佳琪参加国际治理创新学院学习
 
在广外国际治理创新学院的学习阶段,学院课程围绕国际组织、国际规则和国际治理等核心领域,建立起了跨学科课程体系。通过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国际治理问题研究和学术研讨等学习,锻炼了自身在国内外网站和平台上检索信息、撰写文献综述、搜集并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和政策文件的能力,为后续衔接在马大的学习实践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余佳琪参加马里兰大学学术会议
 
在马大学习时,她在跨部门管理课程上学习了如何推动公共与私营部门协作,并撰写了多篇一页内的政策备忘录,每篇都要求在有限篇幅内总结问题、引用理论与案例,并提出政策建议;而在美国外交政策课程中,她作为“desk officer”汇报日本的新闻动态,像《纽约时报》评论员那样撰写社论,还尝试预测国际事件发展趋势并撰写整体态势评估报告。这些训练不仅帮助她系统掌握了国际政策、贸易与公共治理的核心知识,更形成了结构化思考、精准表达与快速应变的能力,为未来的岗位匹配和面试表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知行合一:在丰富实践中完成能力转化
 
随后,余佳琪分享了在广外和马大学习在实践层面的收获,并强调实践是能力转化的关键。在广外,她广泛参与了联合国维也纳办公室“反腐败”模块翻译工作、以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组织月”、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年会和广州全球市长论坛等系列活动,这些经历不仅让她深入了解国际组织运作和国际治理实践,也锻炼了她在多语言环境下的信息整理、沟通协调与项目执行能力。
 
在马大学习期间,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让她有机会深入了解美国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的运作。余佳琪积极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对马里兰州议会、美国国务部和美国国会大厦等的参访活动,并在已经入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 Group, WBG)的师兄师姐的带领下,参加了IMF和WBG春会等活动。这些实践经历与广外阶段的实践相联动,共同推动她的能力从理论知识向实际应用的转化,不仅让她直观理解美国公共部门和国际组织的政策制定与运作流程,也锻炼了她在跨文化环境下中学习、分析和沟通的能力,为后续申请国际组织岗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余佳琪参加学校活动及学术会议
 
四、双轨赋能:在国际治理中开辟专业航道
 
接下来,余佳琪详细解读了学院聚焦国际治理多领域,培养综合性复合型高端人才的培养理念,涵盖经济事务、政治事务、国际气象治理和审计治理等方向。她鼓励同学们在校研究学习期间要充分利用学院资源,探索兴趣与专业的结合点,积累研究与项目经历,打造自身在专业方面的独特优势。
 
最后,余佳琪以“学习越投入、思考越深度、收获越丰富、精神越满足”的深切感悟与大家共勉。她祝愿所有同学能“积跬步,至千里。行大道,骋万里。”在国际治理的广阔天地中锤炼自我,未来用所学所能为祖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余佳琪分享会现场照片
 

赵龙跃教授主持分享会
 
五、院长寄语绘成长蓝图
 
总结发言中,赵龙跃教授强调要深入研究国际组织人才需求特点,实现人才培养与国际组织需求的精准对接,在国际组织能力培养和战略高度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总结了六点要求:
 
第一,要坚守“诚信正直”的思想品质,将道德品质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第一要求,更好的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青年的精神风采。
 
第二,要培育“专业卓越”的学习精神,必须以更高的标准自我要求,持续学习前沿知识,精进自身业务能力。
 
第三,要深刻理解并践行“尊重多样性”精神,这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石。唯有建立“尊重”精神,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跨文化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全球治理挑战。
 
第四,要以结果为导向,在专业领域追求卓越,注重工作的实际成效和影响力。在学习和工作中,要主动思考任务背后的战略目标,规划清晰的实施路径,提供高质量的工作成果。
 
第五,要锻造“战略思维”的领导能力,培养全局观念和前瞻性视野,为未来承担更重要国际职责奠定基础。
 
第六,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伙伴关系,积极参与构建国际合作网络,为长期参与国际治理积累资源。



提问环节
 
六、互动交流碰思维火花
 
余佳琪激情澎湃的讲座使得在场学生收益匪浅,现场掌声不断。从如何寻找有效媒体信息到如何平衡课外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同学们针对讲座内容结合自身实际提出问题。余佳琪同学也从考量媒体立场和精准定位自身角色等方面给出了详实而具体的建议,同学们收获颇丰。活动最后,全体与会师生在热烈而融洽的氛围中合影留念,定格下这一满载收获的宝贵时刻。
 
七、砥砺前行谱时代新篇
 
余佳琪同学的成长历程,是国际治理创新学院创立并坚持“五位一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诠释。从广外课堂到马里兰校园,再到联合国实习平台,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精彩。她的成功经验表明,只要明确目标、持之以恒,中国青年完全有能力在国际舞台上展现风采、贡献力量。
 
学院将继续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拓展国际合作、强化实践环节等举措,为学子们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期待更多同学以余佳琪为榜样,勇担时代使命,在国际治理的广阔天地中书写属于中国青年的精彩篇章,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参会人员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