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治理创新学院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动态 > 正文
 

活动回顾 | “国际治理与国际法论坛: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周”系列活动(五)

发布时间:2021-04-30 浏览次数:

 

 

E60F

 

423-424,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治理创新研究院与经贸学院、法学院联合举办的“联合国周”系列活动(五)“国际治理与国际法论坛: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顺利举行。

 

来自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安徽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宁夏大学、意大利乌尔比诺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国内外各大高校、研究机构的老师、青年学者等出席论坛展示其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国际治理创新研究院院长赵龙跃教授主持了此次论坛。

 

A9EE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院长陈云良教授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陈教授表示,当今世界仍面临许多挑战,国际法的应用对于中国参与国际治理至关重要。本次论坛邀请专家学者们从国际政治、国际法律、国际经济、国际治理、可持续发展等多领域多学科的角度来交叉研讨国际治理问题,产生新成果、新观点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参考,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论坛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思维碰撞的平台,青年学者要深入思考国际秩序的重建和发展,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交流和探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本次论坛根据入选论文研究主题共设立了三个具有重要价值的议题,分别是“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治理”和“国际法与可持续发展”。开幕式结束后,各位专家学者分别针对这三大议题进行了论文成果展示,并就如何推动国际治理与国际法体系改革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一、全球公共卫生治理


在新发疾病频繁暴发流行的时代,面对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公共卫生防疫面临多重困难,治理困境凸显。

 

1.陈熹副教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AEB1


 

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陈熹副教授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国际治理呈现出碎片化和低效率的现象。她认为应加强公共卫生全球治理,坚持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树立大局意识,制止甩锅行为,深入合作交流,构建一个由世界卫生组织牵头、其他国际组织协助、多国政府支持的国际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组成专项工作组,在疫情通报、疫苗研发、人与动物疫情监测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等问题上加强国际合作。

 

2.李折周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69D4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的李折周博士从全球卫生治理困境视阈与全球公共产品责任担当的逻辑角度分析了习近平“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全球践行的现实意义与重要价值。他认为人类的卫生健康共同体会成为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及其变革与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

 

3.严兴

武汉大学


50018


 

武汉大学的严兴(博士研究生)提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呈现主体多元化、模式扁平化、资源碎片化等一系列新发展趋势,也为其带来代表性、效率性、透明度等方面的新挑战。正确把握新趋势,将有助于提升治理体系的立法质量,推进制度框架,改善政策效率。忽视新趋势蕴含的问题,则可能削弱体系的合法性,降低治理水平,创设监管漏洞。国际社会应在把握趋势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4.陶德强

安徽大学


695A


 

安徽大学的陶德强(博士研究生)认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探讨公共卫生危机下的国际社会团结,成为国际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议题。新冠肺炎疫情表明,同处危机中的不同国家,基于“置身事外”与“身陷其中”、“共同利益”与“相同利益”、“守法收益”与“违法成本”、“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不同认知,在团结条件和行动付出上存有差异,从而使得国际社会团结陷入困境。对此,国际社会的团结创造,关键是要凸显“命运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全球化加深彼此联系,同时推进全球卫生治理。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治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全球治理贡献的“中国智慧”,在推动和引领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新体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马赟菲

华中师范大学


527D


 

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马赟菲表示,联合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便利、最有效的途径,但在实践中,联合国的法治建设虽有国际社会的联合统一,但也有成员国间的明显分歧。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共同体和国际法思想的一次革新,引领联合国进行从私利至上到公利优先、从权力导向到规则导向、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的改革,破解联合国发展矛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2.宫中怡

宁夏大学


50FE


 

宁夏大学的宫中怡(博士研究生)从文化传播理论入手,提出在对第三世界国家国际治理创新赋能的过程中,要摆脱窠臼,关注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精神高度,通过发扬和培育反应国家意识、体现民族精华的民族文化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粘合剂”作用,助力国际治理创新的顶层建筑更为牢固,屹立不倒。

 

3.庄仪

北京外国语大学


435D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何庄仪表示,距离预期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仅剩9时间,全球治理的工作成为了评价大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中美两个能耗大国十分重视碳中和和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能源改革和减少碳排放等政策。她对比了中美两国在官方和非官方两个主流渠道上对碳中和的认识,同时根据两国发展现状,简要分析两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挑战和给两国国内社会以及国际带来的影响。

 

4.

吉林大学


4AF0


 

吉林大学的王辉认为,气候变化涉及所有国家的国家利益,需要在全球层面展开治理,但集体行动的逻辑容易导致公地无人治理的悲剧。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主导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缺乏权威领导,公共产品供给稀缺,面临着“金德尔伯格陷阱”的风险。因此,面对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中国必须认清自身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定位,既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又要力所能及的从全球、地区和国家三个层面承担符合本国国情的气候治理责任,提高中国的信誉度和影响力。

 

5.房宇馨

北京外国语大学


5B60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房宇馨提出,美国在中东的庞大部署使其具有军事上的绝对权力优势,加上区域公共产品供应能力不足,中国尚无法对美国中东霸权直接实施硬平衡,需通过经济、政治和外交等软制衡手段对其进行牵制。中国未来可采取深化中东的政治和经济互动、在中东问题上主动设置议题、选准中东支轴国家以及进一步协调和中俄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等措施,保持与美国在中东的“软制衡”博弈状态。

 

6.卓伦

意大利乌尔比诺大学


1484


 

意大利乌尔比诺大学的李卓伦(博士研究生)提出,人权尽责已逐渐成为国际认可的企业人权责任核心内容。我国可以基于政策化的路径,采用国家引导、行业牵头、企业落实的多维度策略促进人权尽责的实践发展,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履行尊重人权的责任、增强我国在全球人权治理中的话语地位,最终引领“一带一路”成为经济发展与人权保护共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7.王政

华南师范大学


10DE4


 

华南师范大学的王政祺表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提出,正是中国站在人类生命健康、共同安全的的高度上,对人类共同福祉、全球携手应对疫情,共同战胜危机的重大倡议、重要希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提出与实践,是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精神指引下的科学倡议。他以《共产党宣言》为主要分析文本,对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源头与方法论指引进行探究,以更好帮助共同体的构建。

 

三、国际法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目标,而国际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性保障。没有国际法的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将举步维艰。

 

1.傅煌安

华东政法大学


68B0


 

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傅煌安表示,美国的新冷战和脱钩主义试图再次将中国从世界体系中孤立出来。中国应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减少长期不利于中国的规则,在规则制定中体现中国利益并减少面对“毒丸”条款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2.佳妮

重庆大学


5AED


 

重庆大学的李佳妮指出,在“一带一路”代表性铁路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由东道国民众态度、当地劳资关系等民众因素以及恐怖主义、国内暴力冲突等社会安全因素引起的社会风险尤其突出。若要有效降低海外铁路建设过程中的社会风险,减小企业损失,还需要通过完善对外投资法律体系、优化多方共担风险机制以及健全海外纠纷救济途径等多种法律措施,充分发挥法律的事后救济功能,为海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

 

3.淞元、司丽莹

西南大学


56D5


 

西南大学的马淞元和司丽莹指出,在数字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加密货币已经运用到国际货物交易中,加密货币作为支付对价的交易可以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而加密货币作为交易对象的交易无法适CISG,需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交易类型和适用标准,以及在交易过程中考虑加密货币的特性来考虑CISG适用性。

 

4.江涛

中国政法大学


AF89


 

中国政法大学的钱江涛(博士研究生)基于国际人道法适用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而产生的法律问题,从事实与法律两个层面指出,一方面应发挥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应完善国际人道法体系中有关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个人责任及追诉机制,以期应对现存困境并进一步发展并国际人道法。

 

5.

武汉理工大学


7352


 

武汉理工大学的严驰介绍了《全面和逐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背景,将其知识产权部分RCEP的知识产权条款相对比,分析其相同点及差异。根据该过程中透露出的信息与经验,分析了加入CPTPP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对于如何提升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水平的展望。

 

6.吴钒

北京外国语大学


11B90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吴钒提出,由于新冠疫情的全球性爆发,全球教育治理在国家政府层面以及学校、家庭、学生层面都爆发出了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履行自身职能,中国也积极采取措施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现了双向良性互动,成为了诸多国家借鉴的榜样。但双方互动中还存在许多挑战不容忽视。

 

7.歆然

上海社会科学院


13832


 

上海社会科学院方歆然对中国企业如何践行世行诚信合规与制裁体系提出了几点思考。她认为,世界银行诚信合规与制裁体系的运行发展给中国企业的海外业务带来了冲击也带来了机遇,我国企业在接受制裁与惩罚的同时更是吸取来世界银行对企业合规的宝贵经验。我国相关行政部门也应专门针对该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力求与国际标准接轨。

 

四、“关于解决日本核污染水排放问题”研讨会

 

“国际治理与国际法论坛: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还特设了“关于解决日本核污染水排放问题”的专题研讨会(闭门会议),有关与会嘉宾就解决日本核废水排放问题展开了探讨和研究,有关讨论将另行发布。

 

五、总结发言


C374


 

最后,赵龙跃教授向各位专家学者进行致谢。他对专家学者们具有超前性和独到性的研究成果表示高度赞扬和认可。接着,赵龙跃教授宣读了此次论坛的优秀论文名单,并宣布论坛正式闭幕。


125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