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货物贸易也称为有形(商品)贸易(Tangible Goods Trade),是指买卖实物性商品的活动,现一般指有形商品的进出口贸易。
国际贸易中的货物种类繁多,为便于统计,联合国秘书处起草了1950年版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United Nations 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SITC),分别在1960年和1974年进行了修订。在1974年的修订本里,把国际货物贸易共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这10类商品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饮料及烟类(1);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机械及运输设备(7);杂项制品(8);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9)。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把5-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有形贸易的进出口必须办理海关手续,能够在海关统计中反映出来,是贸易国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重要内容。
发展历史:
追溯历史,我国货物贸易从零起步,百年间实现了规模从小到大,竞争力由弱到强的跃升。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总体上处于相对封闭状态,货物进出口始终在较低水平徘徊。改革开放后,我国外贸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升,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并不断取得新突破。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到2021年的39.1万亿元,十年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持续增加,国际市场份额也从2012年的10.4%提升到去年的13.5%,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
海关总署10月24日发布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1.11万亿元,同比增长9.9%。具体来看,前三季度出口17.67万亿元,增长13.8%;进口13.44万亿元,增长5.2%。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比重提升。前三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9.92万亿元,增长13.7%。从贸易伙伴看,东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前三季度,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4.7万亿元,增长15.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1%。值得一提的是,同期,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更为密切:合计进出口10.04万亿元,增长20.7%。从外贸主体看,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比重提升。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15.62万亿元,增长14.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0.2%,继续发挥外贸“主力军”作用。数据还显示,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实现较快增长。
来源:
MBA智库
https://wiki.mbalib.com/wiki/%E8%B4%A7%E7%89%A9%E8%B4%B8%E6%98%93
中国日报
https://language.chinadaily.com.cn/a/202210/26/WS635889a9a310fd2b29e7e8cb.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