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专题 > 深度文章 > 正文
 

疫情专题 | 我与研究院 第14期 李佩欣:我在联合国参与国际发展融资创新

发布时间:2020-08-14 浏览次数:

今年五月,我顺利完成了在马里兰大学三个学期的学习,并在毕业之际获得了联合国人居署总部的可持续发展金融实习机会。我的实习岗位属于执行董事办公室下的“城市投资设施”项目,主要为提高全球各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可持续性,创新基础设施融资方式所设立。每每回想过去几年的经历,我都充满感恩。从研究院走到马大,再到联合国,我走向了一个越来越宽阔的世界,更真正领会到国际治理创新的深刻内涵。

 

亲历国际治理创新——联合国的国际发展融资创新

 

三年前,我从研究院第一次接触到“国际治理创新”的概念,如今在联合国则是亲身体会到了“国际治理创新”。传统的联合国职能之一主要是利用各国上交的会费(Assessed Contributions)、外部慈善基金和私人部门的捐献,在全球各地区无偿提供发展援助。但由于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现仍面临着约5万亿美元的缺口,要实现SGDs的宏伟目标,私人资本市场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联合国开始积极承担召集人(Convener)的角色,创新性地利用独立于联合国法律框架以外的法律实体——也称为Special Purpose Vehicle——将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与私人资本市场撮合起来,调动私营部门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进行融资。

 

以基础设施领域为例,由于基础设施的公共性和项目的长周期性,在非洲地区有80%的基础设施项目没有通过投资可行性评估,导致机构投资者尽管有充足的资本和影响力投资需求,却苦于全球范围没有足够数量的具备投资吸引力和偿债能力的项目提供。我所在的城市投资设施项目,则运用人居署在城市化建设方面的经验,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援助和财务可行性咨询。一方面使市政建设项目更符合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创新公私资本合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运用多边发展银行、慈善基金和政府拨款作为优惠贷款和第一损失保证,提高私人投资者在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的利润空间,以吸引更多私人资本投资。

 

深入联合国全球网络——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私营部门

 

人居署的“城市投资设施”项目在我入职前一个月才正式落地,因此我虽作为实习生,却有机会深入参与到项目筹建和投资可行性分析等工作中,这是令我十分激动的地方。

 

刚开始实习,我的主管就鼓励我独立负责一个与全球类似项目进行横向对比的分析报告。全球范围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联合国项目事务厅(UNOPS, 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10多个国际组织都在近年创设了类似的城市投资促进项目,我需要在短时间内通读这些项目的纲领文件和年度报告,并与这些项目的创始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项目运行的模式和遇到的瓶颈——特别是在联合国法律框架限制下的创新难处——和解决的办法,从而为我们项目的发展和管理提供经验。

 

在我的实习日常中,经常需要与投资银行、科技公司等合作伙伴交流,向他们咨询技术和市场经验;更常有机会参与与中东、拉美、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的会议,了解这些国家的政府能够为我们在当地的项目提供什么监管便利和财政支持。这些所见所闻让我真正见识到联合国如何利用遍布全球的公私网络,最大程度地整合不同利益攸关方的诉求和优势,我的国际视野得到大大拓展。

 

遇见各国优秀青年——压力、动力和自我肯定

 

我加入联合国收获的最大财富一定是让我有机会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青年。我们小组一共有三名同事,除了我以外是一名毕业于牛津大学国际发展研究院的印度男生,和另一名毕业于宾大沃顿商学院的澳洲女生。最初他们的名校背景、丰富的国际实践经历着实让我感到了不小的同辈压力。但慢慢发现,跟他们共事带给我更多的是走出舒适区的动力和不断增加的自信。他们的思维方法、工作效率和能言善辩的能力都为我树立了进步的标杆;而与他们合作的过程中我也更加肯定了自己身上的优势。除此以外,身边同事更不时会热心地跟我分享联合国职业发展的建议,讨论如何通过ConsultancyJPOYPP等途径获得联合国正式工作的机会。

 

当我与全球各地的青年聚集在联合国,分享自己独特的成长、求学、工作经历时,从北美、欧洲到东南亚、非洲;从和平、发展到气候、环境……我看到了一条条我从未想象过的发展轨迹,每个联合国青年都奔走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在不同的领域为建设一个更好的地球和人类社会添砖加瓦。听见他们为未来世界设想的各种图景时,我逐渐明白,人的一生不应只是局限在“小自我”中,只关注自身和眼前的利益。做一份为全人类谋福祉的事业,并在这个过程中成就更好的自己,才是值得我们不懈追求的理想状态。

 

写在疫情时期的感悟

 

2020年全球疫情的爆发迫使我们更加正视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发展中国家的赤贫人口因疫情遭受的健康风险和经济损失尤为突出。联合国各机构都在全力调动全球资源,着重后疫情时期恢复措施的建设,例如人居署为全球不同城市政府对疫情的准备程度、响应能力进行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并在城市化项目上优先开展棚区改造、卫生用水设施等领域。这些都让我直观地体会到,全球危机的出现更加凸显了以联合国为主的多边机制的重要性。

 

这次疫情不仅是全球共同面临的艰难时期,更是每个个体人生中的一段特殊的考验。身边不少同龄人或因工作岗位锐减、或因国际航班限制等问题都与原有的求学或工作机会失之交臂。与其说我们需要考虑如何为自己找后路、减少损失,不如说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利用这段时期真正地“修炼自我”。每天问一问,我对一门外语熟练程度是否提升了,我对国际问题的思辨能力是否增强了,这种内在进步带来的满足感比外在的“成就标签”更加真实和充盈。面对疫情,我们可以选择以此为借口理所当然地虚度光阴,但我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更积极发掘各种学习和实践机会,为自身的蜕变蓄力,在疫情结束的曙光到来之时,以更强的本领和更大的自信抓住新的机会。